219
學術成果
- 皮國立,〈「氣」與「細菌」的中國醫療史—民國中醫外感熱病學析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
- 皮國立,〈當中醫臟腑生理遇上西醫解剖形質─唐宗海(1851─1897)的中西醫折衷身體觀析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 皮國立,〈民國時期上海中醫的開業與營生技術〉,《科技、醫療與社會》30期(2020),頁113-161。(TSSCI)
- 皮國立,〈從「食補」到「禁食」的臺灣香肉文化史(1949-2001)〉,《中國飲食文化》,16:1(2020),頁55-114。(新制THCI)
- 皮國立,〈中國近代醫療史新論:中醫救護隊與西醫知識的傳輸(1931-1937)〉,《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1卷(2020)。(出版中) (CSSCI)。
- 皮國立,〈從專業知識到家庭醫藥之轉型:民國時期中西醫對流感的治療與調攝〉,《臺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25:1(2019),頁55-73。(TSCI)
- 皮國立,〈現代中醫外、傷科的知識轉型――以醫籍和報刊為主的分析(1912-1949)〉,《故宮學術季刊》4(2019),頁1-60。(新制THCI)
- 皮國立,〈「食療」-近代一個中西醫匯通名詞的誕生〉。《醫療社會史研究》,第8輯(2020)。(出版中)
- 皮國立,〈「國藥」或「代用西藥」?戰時國產藥物的製造與研究〉,《中醫藥雜誌》2(2019),頁27-47。(教學醫院評鑑認定學術期刊)
- 皮國立,〈戰爭的啟示:中國醫學外傷學科的知識轉型(1937-1949)〉,《國史館館刊》63期(2020),頁91-126。(新制THCI)
- 皮國立,〈中日戰爭期間中國民眾的毒氣知識與日常應對─以期刊為論述中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新制THCI核心),第61期(台北,2019),頁39-82。
- 皮國立,〈民國史學發展的一個側面-呂思勉(1884-1957)對歷史功用與讀史門徑之認識〉,《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6期(2018),頁52-76。
- 皮國立,〈當中醫遭遇荷爾蒙──中醫臟器療法(1920-1949)〉,《新亞學報》,35卷(2018),頁1-54。(香港HKInChiP期刊)
- 皮國立,〈家庭、營養與食物—民國時期婦女與食物「衛生」之論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0期(2018),頁67-122。(新制THCI)
- 皮國立,〈性慾與健康:民國時期中西醫「節慾」之身體論述〉,《科學史通訊》,41期(2017),頁37-58。
- 皮國立,〈從鎮靜到補養的救贖—民國時期新醫藥對縱慾致病的醫療史〉。《新史學》,9卷(2017),頁123-155。(CSSCI)
- 皮國立,〈濕之為患:明清江南的醫療、環境與日常生活史〉,《學術月刊》,9期(2017),頁131-144。(CSSCI)
- 皮國立,〈從「補腎」到「荷爾蒙」療法:民國時期新式抗病技術與日常生活〉,《醫療社會史研究》,3輯(2017),頁32-77。
- 皮國立,〈碰撞與匯通:近代中醫的變革之路 〉,《文化縱衡》2期(2017),頁2-11。(CSSCI擴)
- 皮國立,〈民國時期中國醫學史的挑戰與啟示(1912-1949) 〉,《中國歷史評論》,13期(2016),頁87-111。
- 皮國立,〈民國疫病與社會應對──1918年大流感在京、津與滬、紹之區域對比研究〉,《新史學》,27:4(2016),頁57-107。(THCI CORE)
- 皮國立,〈共和國初期(1950-1965)上海中醫藥的發展——以《人民日報》為中心的考察〉,《漢學研究通訊》,35:4(2016),頁1-12。
- 皮國立,〈從口述歷史視野看兩蔣總統的醫療與健康〉,《東吳歷史學報》,35期(2016),頁107-145。(THCI CORE)
- 皮國立,〈講道理──民國時期基督教與西方衛生觀念的傳播〉,《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16期(2016),頁119-163。(AHCI)
- 皮國立等(合著),〈近代張錫純學術研究文獻探討〉,《臺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20:1(2016),頁19-31。(TSCI)
- 皮國立,〈何謂『「外」科』?——《外科精要》(1263)中映照出的中醫外科內涵〉,《臺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TSCI),20期(2015),頁1-18。(TSCI)
- 皮國立,〈整備與防禦-中日戰爭前後蔣介石對化學戰的準備與應對〉,《國史館館刊》,43期 (2015),頁53-92。(THCI CORE)
- 皮國立,〈近代中國基督教與西方衛生觀的傳入〉,《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5期(2015),頁4-6。
- 皮國立,〈近代中國的生化戰知識轉譯與傳播(1918-1937)〉,《上海學術月刊》,47:2(2015),頁40-66。(CSSCI)
- 皮國立,〈醫療疏失與「中西醫匯通」擇醫觀—梁啟超之死與「腎病」公案新考〉,《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19:1(2013),頁23-37。(TSCI)
- 皮國立,〈民國時期的醫學革命與醫史研究──余巖(1879-1954「現代醫學史」的概念及其實踐〉,《中醫藥雜誌》,24:3(2013),頁159-185。(教學醫院評鑑學術性期刊認定)
- 皮國立,〈傳抄整理與意欲創新——魏晉時期「傷寒」的方書脈絡與疾病觀〉,《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54期(2013),頁147-176。
- 皮國立,〈回首來時有感—重讀《中醫近代史》〉,《中醫思想者》,第2輯(2013),頁287-303。
- 皮國立,〈中西醫學話語與近代商業論述──以《申報》上的「痧藥水」為例〉,《學術月刊》,45:1(2013),頁149-164。(CSSCI)
- 皮國立,〈醫療與近代社會——試析魯迅的反中醫情結〉,《中國社會歷史評論》,13卷 (2012),頁353-376。(CSSCI)
- 皮國立,〈明清醫學「募原」所呈現的瘟疫論述與身體觀〉,《臺灣中醫藥雜誌》,10:4(2011),頁13-26。
- 皮國立,〈民國時期中西醫詮釋疾病的界線與脈絡:以「傷寒」(Typhoid fever)為例的討論〉,《科技、醫療與社會》,11期(2010),頁25-88。(TSSCI)
- 皮國立,〈所謂「國醫」的內涵—略論中國醫學之近代轉型與再造〉,《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9:1 (2009),頁64-77。(CSSCI)
- 皮國立,〈風、臟腑與數字—對近代中西醫病名史的一些商榷〉,《史耘》,13期(2009),頁1-35。
- 皮國立,〈臺灣的中國醫療史之過往與傳承——從熱病史談新進路〉,《中國歷史學會》,41期(2009),頁71-126。
- 皮國立,〈追索秦漢「食忌」的知識譜系—以熱病為考察中心〉,《中國飲食文化》,4:2 (2008),頁81-114。(THCI CORE)
- 張哲嘉,皮國立,〈臺北市志政事志構想書〉,《臺北文獻》,卷4(2007),頁113-169。
- 皮國立,〈身體階級的神話與實際—明清時期宦官的性身體與醫療〉,《中央史論》,第26卷(韓國,2007),頁93-129。
- 皮國立,〈探索過往,發現新法—兩岸近代中國疾病史的研究回顧〉,《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5期(2006),頁251-277。(THCI CORE)
- 皮國立,〈西醫知識在近代中國的傳播-以《格至彙編》(1876-1892)為討論中心〉,《史耘》,第11期 (2006),頁33-56。
- 皮國立,〈圖像、形質與臟腑知識—唐宗海三焦論的啟示〉,《古今論衡》,第15期(地點,2006),頁71-98。
- 皮國立,〈中西醫脈學理論在近代史上的初遇–以唐宗海(1851∼1897)的醫學觀點為例〉,《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37期(2005),頁133-174。
- 皮國立,〈天花乎﹖梅毒乎﹖-對同治皇帝死因的一些商榷〉,《歷史月刊》,184期(2003),頁125-131。
- 皮國立,〈登革熱與古代溫病學的探討〉,《歷史月刊》,177期(2002),頁36-41。
皮國立,〈唐代以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史與治療〉,《歷史月刊》,174期(2002),頁74-78。
- 皮國立,〈「國藥」或「代用西藥」?戰時國產藥物的製造與研究〉,高晞,《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醫藥產品》,上海:復旦大學,2020。(出版中)
- 皮國立,〈中醫抗病毒:當中醫「初遇」流行性感冒〉,《瘟疫:歷史的啟示》,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出版中)
- 皮國立,〈思考日記的另一角度:公衛史研究〉,《蔣介石日記與民國史研究的回顧》,臺北:政大人文中心;民國文化學社,2020。(出版中)
- 皮國立,〈北宋「老人」的食療與養生-以《奉親養老書》為核心的文獻分析〉,《宋元以來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與生命》,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出版中)
- 皮國立,〈舊解讀與新詮釋-戰時報刊中的日軍細菌戰(1937-1945)〉,《抗日戰爭史研究新趨向論文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2020。(出版中)
皮國立,〈知識份子眼中的蔣介石與國共兩黨—以《竺可楨日記》(1936~1949)為中心〉(頁309-348),《中華民國史研究:第3輯•在日記中找尋歷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頁309-348 (另將收入呂芳上主編,《日記中的蔣介石》,臺北:政大出版社,5)。 - 皮國立,〈新史學之再維新——中國醫療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1-2017)〉(頁439-462),《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理論、方法與實踐》,臺北:聯經出版社,2019,頁439-462。
- 皮國立,〈當「營養」成商品-維他命在近代中國(1920-1931)〉(頁345-371),《1920年代的中國》,臺北:政治大學人文中心,2018,頁345-371。
- 皮國立訪談、整理,〈張嘉侃醫師訪問記錄〉,收入游鑑明等,《振興醫院五十週年-口述歷史回顧》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8。
- 皮國立,〈近代中醫的防疫技術與抗菌思想〉,《近代中國的衛生、醫療與日常生活專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頁278-380。
陳光華、皮國立、游智勝,〈論證中國疫病史之難:以金末「汴京大疫」是否為鼠疫為例〉,《近代中國的衛生、醫療與日常生活專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頁50-91。 - 皮國立,〈1960年代蔣中正與臺灣「現代國民」的身體治理與教育〉,《1960年代的臺灣》,臺北: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7,頁273-322。
- 皮國立,〈民國時期農村的醫療與衛生-以基督教人士之相關言論為主的分析〉,《華人情境下的基督宗教與社會關懷》,臺北:國立中央大學、遠流出版社,2016,頁229-252。。
- 皮國立,〈近代中國的大流感:1919-1920年疫情之研究〉,《近代中國的大流感:1919-1920年疫情之研究》,臺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6,頁117-142。
- 皮國立,〈國共內戰時期的化學戰(1946-1949)〉,《國軍與現代中國》,臺北:國史館、中正紀念堂,2015,頁271-301。
- 皮國立,〈清代外感熱病史──寒溫論爭再談中醫疾病史的詮釋問題〉,《中國史新論.醫學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社,2015,頁475-526。
- 皮國立,〈抗戰前蔣介石的日常醫療經驗與衛生觀〉,《蔣介石的日常生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與香港:天地圖書,2014。
- 皮國立,〈民國時期的中國醫學史教科書與醫史教育〉,《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文化政治》。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頁40-66。
- 皮國立,〈中西醫學話語與近代商業論述──以《申報》上的「痧藥水」為例〉,《傳播視野與中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頁257-287。
- 皮國立,〈「育」與「規訓」的政治化身體——以50年代蔣中正的言論為中心之研究〉,《同舟共濟:蔣中正與1950年代的臺灣》,臺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4,頁71-127。
- 皮國立,〈中醫文獻與學術轉型—以熱病醫籍為中心的考察(1912-1949)〉,《技術遺產與科學傳統》,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2013,頁223-318。
- 皮國立,〈十六章:國醫:近代中醫的轉型與再造〉,《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頁592-630。後再收入桑兵、關曉紅的《近代國字型大小事物的命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一書第4章。
- 皮國立,〈回首來時有感—重讀《中醫近代史》〉,《中醫思想者(第2輯)》,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頁287-303。
- 皮國立,〈抗戰前蔣介石的日常醫療經驗與衛生觀〉,《蔣介石的日常生活》(ISBN:9789866475283),臺北:政大人文中心,2012,頁381-752。
- 皮國立、沈明得等人合編,《歷史經典與文獻選讀》,臺北:翰蘆圖書,2012。
- 皮國立,〈所謂「國醫」的內涵〉,《國學文摘》第1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頁237-240。
- 皮國立,〈論爭前的和諧—近代中西醫知識中的「熱病」論述初探〉,《清代以來的疾病、醫療和衛生》,香港:三聯書店,2009,頁189-215。
- 皮國立,〈孫中山之死與中西醫論戰〉,《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選集》,臺北:政大歷史系。2007,頁215-242。
- 皮國立,〈新中醫的實踐與困境-惲鐵樵(1878-1935)談《傷寒論》與細菌學〉,第八屆科學史研討會彙刊,臺北: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2007,頁169-201。
- 皮國立,〈歷史記憶中的感覺與醫療:以戰時《顧頡剛日記》為中心的討論(1937-1945)〉「歷史記憶的多元探索」工作坊,臺北:中研院近史所,07.16-2020.07.17
- 皮國立,〈抗戰時期中醫藥涉入戰爭之相關問題與研究〉。戰爭與醫學國際學術工作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12.13-12.14。
- 皮國立,〈五四知識分子的疾病與日常生活:以《錢玄同日記》為討論中心〉。第四屆「中國知識界的近代動向」學術討論會,臺北:中國文化大學,6.22-6.23。
- 皮國立,〈抗戰時的群眾衛生與政治動員:以陝甘寧和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中醫藥政策為例〉。「戰爭動員與抗日戰爭」學術討論會,西安:陝西師範大學,6.15-6.16。
- 皮國立,〈近代中醫外、傷科醫籍的刊行與知識轉型〉。「醫學典籍、醫藥知識及其流通運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3.27-3.28。
皮國立,〈十月寒風狗味佳:從「食補」到「禁食」的臺灣香肉文化史(1949-1998)〉。近代臺灣與日本的飲食交流國際研討會,臺北:臺北醫學大學,3.7-3.8。 - 皮國立,〈戰爭的啟示:中國醫學外傷學科的知識轉型(1937-1949)〉。第四屆「百變民國:1940 年代之中國」青年學者論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22-2.23。
- 皮國立,〈近代中國醫學的挑戰與回應〉。第二屆「中國歷史文化新研與普及叢書」 研撰計劃研討會,香港:香港理工大學,12.21-12.20。
- 皮國立,〈「虛弱」的中國近代史:中西醫學的時代詮釋與藥品文化〉。大美中醫國際中醫藥文化高端論壇,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2018年11月14-16日。
- 皮國立,〈略談近代東亞醫院歷史的研究成果與研究法〉。世紀華美——百年年名院與醫學與人文學術高峰論壇,寧波:華美醫院,2018年11月7日-8日。
- 皮國立,〈中日戰爭時毒氣知識與後方民眾的日常應對〉。第三屆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高端論壇,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8年10月27日-28日。
- 皮國立,〈「食療」-近代一個中西醫匯通名詞的誕生〉。全球視野下的醫療與社會:歷史中的食、藥與健康知識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大學,2018年10月13- 14日。
- 皮國立,History and Body of Depression: Disease Discourse and Knowledg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憂鬱症的歷史與身體-近代中國醫學的疾病論述及知識建構),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World Health and Medicine, New York:John’s University and TCM New York Specialists, 2018.7.23-24.
- 皮國立,〈「國藥」或「代用西藥」?戰時國產藥物的製造與研究〉。「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醫藥產品」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2018年4月11日-12日。
- 皮國立,〈民國時期上海中醫的開業與營生技術〉。2018年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年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2018年4月14日-15日。
- 皮國立,〈中國近代醫療史新論:中醫救護隊與西醫知識的傳輸(1931-1937) 〉。史料擴充與史學演進: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反思與前瞻學術討論會,上海: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2017年12月2日-3日。
- Pi Kuo-Li,Extraordinary Times: The Interven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Discourse of War and National Plight.“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and Beyond”, 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 -Columbia University, 4.28-2017.4.29.
- Pi Kuo-Li, Locating Medical History in Republican China. Medicine and Modernity in Asia: The Eighth Meeting of the Asi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2016, 臺北:中研院史語所,9.30-10.1.
- 皮國立,〈近代中國醫學的挑戰與回應(1830-1960)〉。「中國歷史文化新研與普及叢書」研撰計劃研討會,香港:香港理工大學,11.12-11.13。
- 皮國立,〈當荷爾蒙遇上中醫臟器療法(1920-1949)〉。(附註:增補修改中醫理論版本)。保「衛生」命無所不在—東亞日常生活中的醫藥知識與健康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11.23-11.24。
- 皮國立,〈北宋「老人」的食療與養生-以《奉親養老書》為核心的文獻分析〉。第八屆中國古文獻與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科院歷史所,10.21-10.22。
- 皮國立,〈舊解讀與新詮釋-戰時報刊中的日軍細菌戰(1937-1945)〉。「抗日戰爭史研究新趨向」國際學術研討會(另於「現代中國的戰爭、政治與外交(六)」上報告,臺北:中研院近史所,9月26日),上海:上海社科院近代史所,11.23-11.24。
- 皮國立,〈中日戰爭中我方對日軍化學戰的報導與解讀〉。(7月論文增補)第五屆傳播視野下的中國研究論壇暨近代中國的傳媒、文本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西安:陝西西北大學,8.11-8.14。
- 皮國立,〈家庭、營養與疾病—民國時期婦女與食物「衛生」之論述〉。「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7.11-7.14。
- 皮國立,〈中日戰爭中我方對日軍化學戰的宣傳與解讀〉。「紀念全民抗日戰爭爆發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7.7-.7.8。
- 皮國立,〈新史學之再維新——中國醫療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1-2016) 〉。「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熱門與前瞻議題」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5.12-5.13。
- 皮國立,〈當「營養」成商品-維他命在近代中國(1920-1931) 〉。第二屆「百變民國:1920年代之中國」青年學者論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2017年2月11日-12日。
- 皮國立,〈1960年代蔣介石與臺灣「現代國民」的身體治理與教育〉。「1960年代的臺灣」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6年11月12日。
- 皮國立,〈補充營養或節制飲食?—民國時期有關「熱病」禁忌的文獻與知識轉型〉。第七屆中國古文獻與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香港理工大學,2016年10月14日-15日。
- 皮國立,〈思考日記的另一角度:公衛史研究,蔣介石日記與民國史研究的回顧〉。蔣介石日記與民國史研究的回顧,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臺北:福華翡翠灣飯店,2016年4月16日-18日。
- 皮國立,〈「非常時期」(1937-1945)中醫涉入戰爭與國難的相關論述〉。現代中國的戰爭、政治與外交工作坊,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16年6月18日-19日。
- 皮國立,〈民國中西醫論爭下的國族與病人再思考〉。「西洋醫學傳入東亞社會的挑戰與回應」學術研討會,臺北:中研院人社中心、臺史所,2016年6月16日。
- 皮國立,〈飲食與衛生知識的現代轉型:以民國時期中醫界的食物性質與疾病論述為主的討論〉。「近世以降醫藥與衛生知識的生產與傳播 」國際學術研討會(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lating Medicine and Hygiene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臺北:中研院人社中心,2015年12月24日。
- 皮國立,〈從專業醫書到居家知識:近代中國流感的治療方與預防法〉。「報刊與近現代中國的知識再生產」國際工作坊,上海: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亞洲研究中心,2015年10月31-11月1日。
- 皮國立,〈「返老懷童」的神話與實際—民初性荷爾蒙療法在中國的轉譯、匯通與應用〉。「賽先生在中國:中國科學社成立百年紀念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年10月25日。
- 皮國立,〈民國時期《內經》的閱讀與出版〉。「第六屆中國古文獻與傳統文化暨紀念黃永年先生九十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5年10月17-18日。
- 皮國立,〈淺談中國醫療史研究的現況與展望〉。「當代醫療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座談會(科技部人社中心「歷史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議題調查計畫(2010-2014)」贊助),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15年8月21日。
- 皮國立,〈大流感時期(1918-1920)的物質文化:基於身體、防病與藥品的考察〉。「言必有物:近現代中國的物與物質文化」工作坊,上海: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2015年5月16-17日。
- 皮國立,〈重估「中醫」—中國醫學史及其教科書內的「近代」書寫〉。「近代以降的歷史教學與歷史教科書問題」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上海市歷史教育教學研究基地,2015年4月18-19日。
- 皮國立,〈從師與習史經驗檢討-從嚴耕望的《錢賓四先生與我》談起〉。「史通與通識:第一屆高等歷史與人文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臺北:中原大學,2015年4月11日。
- 皮國立,〈口述歷史視野下的元首醫療與健康——以「兩蔣」總統為中心的討論〉。「從口述歷史尋找新議題」工作坊,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15年3月20-21日。
- 皮國立,〈知識分子眼中的蔣介石與國、共兩黨──以《竺可楨日記》(1936-1949)為考察中心〉。「日記中的蔣介石兩岸研討會」,金門:金門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中正文教基金會,2014年12月19-21日。
- 皮國立,〈日常政治的圖像化——新生活運動新論〉。「看圖說史:近代中國的身體、政治與視覺再現工作坊」,上海: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2014年10月25-26日。
- 皮國立,〈民國以來中醫學歷史的知識建構與教學問題(PPT報告) 〉。「醫療史與醫學人文教學」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第一會議室,科技部「新世代跨領域科學人才培育」計畫、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中心衛生與東亞社會研究計畫,2014年10月18日。
- 皮國立,〈民國時期衛生論述中的農村環境與醫療〉。「華人情境下的基督教與社會關懷」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國際會議廳,2014年10月17日-18日,頁1-18。
- 皮國立,〈近代中國全球生化戰知識轉譯與傳播(1918-1937) 〉。「印刷與近代中國:第二屆傳播視野下的中國研究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2014年9月13日-14日,頁144-167。
- 皮國立,〈中國流感史研究之二:1919-1920年的疫情〉。「2014生命醫療史與醫籍文獻」學術沙龍暨青年學者研討會,桃園:中原大學,2014年8月15-16日。
- 皮國立,〈中日戰爭前中國社會對毒氣和細菌戰的認識與防禦措施〉。2014「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年8月11-13日。
- 皮國立,〈國族、國醫與私人的身體-兼論胡適的擇醫觀〉。「醫家、病家與史家——以醫患關係為中心」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2014年7月5日-6日。
- 皮國立,〈國共內戰時期的化學戰(1946-1949)〉。「國軍與現代中國:黃埔建軍九十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臺北:國史館,2014年6月14日。
- 皮國立,〈從鎮靜到補養的救贖-民國時期新醫藥對縱慾致病的治療策略〉。「身體、文化與社會:中國藥物史」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2014年6月12日-13日。
- 皮國立,〈性慾與養生──民國時期中西醫「節慾」的身體觀〉。第十屆科學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2014年3月29日-30日。
- 皮國立,〈共和國初期(1950-1965)上海中醫藥的發展——以《人民日報》為中心的考察〉。「對外開放與城市發展——上海170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上海:上海社科院,2014年2月20日-21日。
- 皮國立,〈講道理—民國時期西方衛生觀的傳播與醫療傳教〉。國際衛生組織和醫療衛生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大學,2013年10月18日-20日。
- 皮國立,〈民國時期西方醫學史的引介與內涵〉。「醫學史與醫學人文研究與教學」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原大學,2013年10月31日。
- 皮國立,〈民國時期的中國醫學史教科書與醫史教育〉。復旦大學訪問學者工作坊第五期「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文化政治」,上海:復旦大學,2013年10月31日。
- 皮國立,〈整備與防禦-中日戰爭中蔣介石對化學戰的準備與應對〉。「蔣介石與抗戰時期的中國學術研討會」,宜蘭:明池山莊,2013年6月25日-27日,頁20-31。
- 皮國立,〈民國史學發展的一個側面—呂思勉(1884-1957)對歷史功用及發展的時代詮釋〉。明志科技大學第一屆通識教育「人文與教學」學術研討會,新北市:明志科技大學,2013年4月12日。
- 皮國立,〈民國時期的醫學革命與醫史研究──余巖(1879-1954)「現代醫學史」的概念及其實踐〉。醫家與史家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臺中:中國醫藥大學,2013年3月9日。
- 皮國立,〈「育」與「規訓」的身體政治─50年代蔣中正構想的身體論述〉。「101年蔣中正研究學術論壇:1950年代的臺灣(II)」會議論文集,頁113-142,臺北:中正紀念堂,2012年12月7日。
- 皮國立,〈濕之為病:近世江南的醫療、環境與日常生活史芻議〉。「明清江南與近代上海」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2012年9月1-3日。
皮國立,〈菌在氣中:民國時期中醫對西方細菌論的吸收、排拒與匯通〉。「日常生活史視野下中國的生命與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天津: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2012年7月24-27日。 - 皮國立,〈中西醫學話語與近代商業論述──以《申報》上的「痧藥水」為例〉。「傳播視野下的中國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364-393),上海: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術月刊》社等主辦,2012年7月3-4日。
- 皮國立,〈從菌與蟲談起:近代中醫的危機、應對與轉型〉。台灣中醫醫史文獻學會成立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臺中:中國醫藥大學。(會議手冊,頁7-17),2012年6月10日。
- 皮國立,〈在教學與研究之間–「東方歷史與人文」教學經驗談〉(會議手冊),頁2-9。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100學年度共通教育歷史科教學觀摩研討會,2012年6月9日。
- 皮國立,〈中醫文獻與學術轉型—以熱病醫籍為中心的考察(1912-1949) 〉。發表於「2011海峽兩岸科學與工藝遺產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高雄:義守大學通識中心,2011年11月10-11日。
Pi Kuo-Li, Could Huatuo(華陀)Handle the Worm?: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R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發表於“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History of Schistosomiasis around the Yangtze Valley : GIS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Minhang, Shanghai, October 8 – 9, 2011. - 皮國立,〈從「補腎」到「荷爾蒙」療法:民國時期的抗病策略與日常生活史〉。發表於「中國日常生活史的多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天津: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2011年9月26-29日。
- 皮國立,〈「氣化」與「物質」—淺論近代中西醫匯通視野下疾病史的解讀〉。發表於「疾病史研究的反思與嘗試」會議 (後浪醫史論壇第二期)」〉。北京: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青記者之家賓館,2011年10月23日。
- 皮國立,〈傳抄整理還是意欲創新——魏晉隋唐間「傷寒」的醫籍脈絡與疾病觀〉。發表於「中古方書:醫學史、書籍史和社會史的解讀研討會」,北京: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2011年10月18-19日。
- 皮國立,〈公與私的日常生活史—抗戰前蔣介石的醫療、衛生與身體政治〉〉。發表於「蔣介石日常生活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中國社科院,中正文教基金會主辦),花蓮:理想大地飯店,2011年6月23-25日。
皮國立,〈1918年世界流感在中國——以國家、紳商與慈善事業的運作為分析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人文社會學科2010年論文發表會會議手冊,林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2010年12月22日,頁101-124。 - 皮國立,〈民初疫病與社會應對——1918大流感在京、津與滬、紹之區域對比研究〉。西安2010年醫學史教育及醫療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0年10月22日-25日,頁90-115。
- 皮國立,〈民國時期中西醫詮釋疾病的界線與脈絡—以「傷寒」(Typhoid fever)為例的討論〉。美麗新世界的想像—第九屆東亞STS 網絡國際會議暨第一屆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會議,臺南:國立成功大學,2009年4月18日-19日。
- 皮國立,〈內涵、責任與困境—初探「再造國醫」的幾個面向(1929—193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人文社會學科2008年論文發表會,2008年12月19日。
- 皮國立,〈臺灣的中國醫療史之過往與傳承——從熱病史談新進路〉。臺北:中國歷史學會第六屆歷史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會議論文,臺北:東吳大學城中校區,2008年10月18日。
- 皮國立,〈新中醫的實踐與困境-惲鐵樵(1878-1935)談《傷寒論》與細菌學〉。第八屆中國科學史研討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教育館,2008年3月29-30日。
- 皮國立,〈變動中的江南醫療傳統—作為閱讀和診治的近代瘟疫〉。第三屆中國史學會「基調與變奏: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國際學術研究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7年9月3日-5日。
- 皮國立,〈醫療與國民性——魯迅的反中醫情結〉。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與人物教學研討會,2007年4月11日。
- 皮國立,〈羽翼仲景:唐宗海(1851-1897)對《傷寒論》六經之解讀〉。臺北:醒吾技術學院,文化論述與歷史思維學術研討會,2007年1月11日。
- 皮國立,〈孫中山之死與中西醫論戰〉。廈門:廈門大學,第七屆兩岸三地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孫中山之死與中西醫論戰。
- 皮國立,〈論爭前的和諧—近代中西醫熱病理論初探〉。社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疾病醫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天津:南開大學,2006年8月12日-14日。
- 皮國立,How to teach the Medical History in Senior High School –By two “I”(Internet and Interest)(如何以趣味與網路學習來教授高中生認識中國醫學史),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2005數位學習國際研討會,2005年9月25日。
- 皮國立,〈唐宗海(1851-1897)與近代中西醫脈學之對話〉。臺北:中國歷史學會第二屆歷史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會議論文,2004年7月10日。
- 皮國立,〈一個經典圖像與臟腑形質的對話─唐宗海「三焦論」初探〉。宣講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九十三年度第五次討論會,2004年6月30日。
- 皮國立,〈1919上海大疫年〉,《上海灘》3期(2020),頁6-9。
- 皮國立,〈如何在高中設計一門歷史「探究與實作」課程〉,《歷史玩轉力》25期(2020.5),頁2-11。
- 皮國立,〈中醫是怎麼理解「瘟疫」的?〉,北京新浪網,02.10.
- 皮國立,〈1918年,中國是如何挺過疫情的?〉,澎湃新聞,2020-02-04
- 皮國立,〈「國醫」醫療史反思〉,《東方歷史評論》,2020年2月6日。
- 皮國立,〈「流失在民間的中國醫療史暨廢除中醫案9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上)(下) 〉,說民國(微信公眾號),01.20
- 皮國立,〈十二年國教課綱內的「全人教育」與「通識精神」〉,《中原大學知識通訊》22期(2018)。
- 皮國立,〈心的方向:從《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起〉,《中原大學知識通訊》21期(2018)。
- 皮國立,陳成整理,〈近年來中國醫療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澎湃新闻,9.11。
張仲民、皮國立合編,〈專題導言〉,《藥品、疾病與社會》(上海:復旦大學,2018),頁1-5。 - 皮國立,〈和高中生談談心-兼論中原大學的全人教育〉,《中原大學知識通訊》20期,2017年11月。
- 皮國立,〈從專業醫書到居家知識:近代中國流感的治療方與預防法〉,「報刊與近現代中國的知識再生產」國際工作坊。學術研討會紀要,2015年10月。
李宜涯、皮國立、向鴻全等編,《中原60恩典之路:中原大學六十周年校慶特刊》,桃園:中原大學,2015。 - 皮國立,〈大流感時期五花八門的藥品廣告〉,2015-09-13,上海文匯報。
- 皮國立,〈大流感時期(1918-1920)的物質文化:基於身體、防病與藥品的考察〉,「言必有物:近現代中國的物與物質文化」工作坊。學術研討會紀要,2015年05月。
- 皮國立,〈民國兒童怎樣過蔣介石宣導的「新生活」〉,12.25,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87753)
- 皮國立;陳繼賢,〈「華人情境下的基督教與社會關懷」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第18期(2014),頁218-221。
- 皮國立,〈「2013年醫學史與醫學人文研究與教學」學術研討會紀要〉,《國史研究通訊》第5期(2013)。
- 皮國立,〈「醫家與史家的對話──中醫學術知識的歷史傳承與變革」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與隨想〉,《中華醫史雜誌》2(2013)。
- 皮國立,〈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新書簡介〉,中醫藥新知網,http://www.nricm.edu.tw/files/14-1000-4861,r11-1.php(2013.03.12)。
- 皮國立,〈不能示弱!領導人為權為命拼健康〉,《全球中央》40期(2012年4月),頁88-90。
- 皮國立,〈評介《公共衛生與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國史館館刊》第29期(09),頁151-164。
- 皮國立,〈「中古方書:醫學史、書籍史和社會史的解讀」研討會會議紀要〉,《中華醫史雜誌》,5(2011),頁3。
- 皮國立,〈缺EQ 父家暴母幫凶?〉,《聯合報‧民意論壇》,2009/04/22。
- 皮國立,〈評介《嶺南瘟疫史》〉,《新史學》3(2008.3),頁229-251。
- 皮國立,〈評盧漢超著《霓虹燈外:20世紀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近代中國》第162期(09),頁190-199。
- 皮國立,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計畫網頁內文撰寫與設計。第二期:與何力友共同製作「中醫與西醫-臺灣醫療的歷史回顧」(動畫腳本設計人:「中醫小當家—看診篇」)第三期:「西洋醫學的傳入」(動畫腳本設計人:「老王看病」)第五期:「近代中國的醫學教育」
- 皮國立,〈鞭刑治惡狼,早該如此〉,《聯合報‧民意論壇》,2007/03/19。
- 皮國立,〈請別誤解!胡適不是這樣的人〉,《聯合報‧民意論壇》,2007/01/26。
- 皮國立,〈別向歷史傷口灑鹽〉,《聯合報‧民意論壇》,2006/2/20。
- 皮國立,〈老婆的考季〉,《聯合報‧繽紛》,2005/6。
- 皮國立,〈從歷史談病歷〉,《聯合報‧民意論壇》,2005/12。
- 皮國立,《普通高級中學歷史(二)》,臺北:泰宇出版社,2008。
- 皮國立,《普通高級中學選修歷史》專題上冊,臺北:康熹文化,2008。
- 皮國立,《國小師資班考題重點精華-地理科》,臺北:建全出版社,2001。
- 皮國立主編,「壢崗新象」第13期,2004。
- 皮國立,東吳大學歷史系《史言》,漫畫短篇作品,1998。
- 皮國立主編,壢中漫畫研究社社刊3、4期,1995-1996。